自我評鑑宣導
校務發展方面
Q1:本校設立宗旨為何?
本校成立於民國6年,為臺灣史上第一所商業學府,執臺灣商業技職教育體系之牛耳。創辦迄今逾百年來,創始定名為「臺灣總督府立商業學校」,歷經日治、高商、專科、技術學院時期共9次的更名,於民國103年改制為「國立臺北商業大學」。在臺灣商業教育發展上,具顯著歷史地位與貢獻,傳承實務教學的技職特質與培育優秀商業人才的社會責任;面對全球化競爭挑戰,積極與各界交流合作及產學接軌,培養台灣高等商管人才。
Q2:本校設校的理念為何?
本校自103學年改制大學後,以雙校區雙軸心校園發展。在臺北校區由財經學院與管理學院傳承百年的商管領域特色;在桃園校區由創新設計與經營學院發展商業設計的創新領域特色。秉百年技職教育務實致用的辦學精神,致力成為商業技職體系的優質熱門學府。111年全國高普考行政類科錄取人數前十名大學排行中,本校獲得國立科大排名第1的榮耀。本校使命為提供學生最好的商學管理教育,致力培養具全球視野與社會關懷的商業智能專才。
Q3:本校的校訓及其意涵為何?
公能弘毅
公─光明正直,大公無私的態度。
能─手腦並用,勤勞服務的能力。
弘─高瞻遠矚,恢廓進取的抱負。
毅─堅忍有恆,忠誠救國的毅力。
Q4:本校的辦學理念為何?
本校矢志為國家培植商業傑出人才,成為策進經濟榮景的推手,爰積極改進教學策略,引領學生創新思維,透過實作深化專業實務技能,提倡服務學習及進行品格教育,參與社會服務,以社會責任為懷,培養有品格之商業人才。
Q5:學校未來發展願景為何?
本校基於「國際發展、數位應用、創新教學、產學合作、研究發表」策略目標,以培養具全球視野與社會關懷的商業智能專才為使命,願景為:
一、國際化與變革之典範商業大學。
二、最具數位創新特色之商業大學。
三、台灣高等商管人才之培訓基地。
Q6:本校推動國際化學習環境的主要具體措施為何?
1.積極與海外姐妹校建立夥伴關係,以增加學生出國交流機會
目前本校實質交流夥伴學校已達到18國41所學校,交換生的名額亦達121名;每學期舉辦多場交換學生心得分享活動,大幅提高學生出國交換的興趣,其申請人數逐年成長,至108學年度交換的申請人數已達百人。
2.舉辦外國學生商用華語暑期班,以吸引外國學生來校修讀
辦理外國學生商用華語暑期班,課程內容主要為學習華語及文化體驗,以帶動姊妹校學生來本校學習和文化交流。本校學生們也擔任志工熱情響應,兩邊有著實質的互動及教學相長,增進校園國際化。
3.增設與海外姐妹校間的雙聯學位
本校財經學院貿易實務與法律談判碩士學程已與雪梨科大法學院設立雙聯學位,財經學院與美國Pittsburg State University的商學研究所亦設立雙聯學位,未來將繼續尋找有意願的姐妹校洽談雙聯學位事宜。
4.推動學生海外實習
除繼續積極推動教育部「學海築夢」計畫外,還將推出「菁英赴美實習計劃」選送英語能力及學業成績均優之學生赴美國華盛頓特區實習。
5.增加學校曝光率,加強海外招生
建置招生資訊完整英文網頁,並將外國學位生招生資訊刊登在教育部Study in Taiwan的宣導網頁上,持續參加各項海外招生教育展。
Q7:本校未來校務發展的方向為何?
本校自103學年改大後,一直秉持技職體系的實務教學的教育精神下,發展專業亮點,為企業培養具有良好品格及專業能力的商管創新人才。因此,本校賡續滾動式檢討中長程發展計畫,以「提升與創造台灣商業服務業之產業價值」及「商業智能人才的搖籃」為短程定位,並整合財經、管理與創新經營等三學院的領域特色,朝跨領域發展,以「全國商管高等教育之標竿」為長程定位。
Q8:本校推動校務發展的策略與具體措施為何?
學校以「全國商管高等教育之標竿」為長程定位,除續積極提出各項創新計畫外,並訂定「實務技能、創意創新、自我管理、社會關懷、數位化」為五大核心能力指標,使培育目標能徹底落實;再以「國際發展」、「數位應用」、「創新教學」、「產學合作」、「研究發表」為策略目標,全校各單位於上述基礎下,訂定各項行動方案與KPI指標。期透過全校師生共同努力,朝向培養具全球視野與社會關懷的商業智能專才為使命,繼續深化政府與產業資源的鏈結,提高校務品質及經營績效未來將以全國商管高等教育之標竿為長程定位,進而達成學校永續發展目標。
Q9:本校對於財務健全上有何管理的措施?
本校財務健全管理措施,係依中央機關法令規章辦理外,本校也自訂經費報支相關規定如下:
1.國立臺北商業大學經費動支及核銷一般注意事項,所有收支均須納入校務基金,依會計法等規定登帳並列入會計報告允當表達,不得產生帳外帳情事等,為經費動支及核銷之依據。
2.收支業務SOP:
(1)收入作業SOP
(2)支出作業SOP
3. 國立臺北商業大學出納會計事務查核計畫,健全本校財務管理及強化出納業務之內部控制作業。
4.自行收納統一收據作業流程。
5.每季提供可用資金變化情形及支出用途。
綜上,本校財務健全管理措施,業已建立完整相關制度,且配合本校中長程計畫發展目標及未來校務發展,並考量本校所具優勢與機會通盤規劃本校財務健全策略,同時彈性整合資源積極創造校務基金財務執行績效。
Q10:本校對於計畫補助之爭取管道為何?
1. 本校對於計畫案之申請係以下列來源為主:
(1)107-111年度教育部技專校院高等教育深耕計畫-百年淬鍊北商樹人計畫
(2) 107-111年度教育部「大專校院教師教學實踐研究計畫」
(3) 107-110年優化技職校院環境實作計畫
(4) 107、109-110年數位人文社會科學教學創新計畫
(5) 107-111年度教育部產業學院計畫
(6) 106年度北區技專校院教學資源中心主軸二:北商共學拔尖人才培育計畫
(7) 106學年度師生實務增能計畫
(8)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研究申請案
(9)政府公部門申請案
2.具體成效:
鼓勵教師從教育現場或文獻資料提出問題,透過課程設計、教材教法、及運用教學媒體等教學方式,促進學生學習。並為支持教師教學專業成長,辦理多場學術研究倫理工作坊、教學實踐研究研討會、教師研習活動及校內教師分享交流會、教學知能成長專題講座;訂定本校教學實踐研究計畫補助要點,鼓勵教師從事教學相關研究並踴躍提報教育部「大專校院教學實踐研究計畫」。
Q11:本校對於「商管創新、數位創新」課程改革,主要推動項目為何?
1.財經學院鼓勵教師創新教學模式,包括採用翻轉教學、數位化教學、個案教學及申請教學創新奬,並融入數位科技應用,建置跨領域學分學程。此外,成立學生社群,輔導實務競賽,藉由同學參加國內外競賽、會展或專題展演等,以培育同學具備「多元思考、創新創意」,提升表達溝通與獨立思考之創意創新學習。
2.管理學院因應資訊科技的快速進步與發展,配合國家發展需求與產業結構的變化,課程規劃強調理論與實務並重。藉由多元學習靜專題分組、成果發表等方式進行,鼓勵學生參與國內外專題競賽,訓練學生具備「數位應用」,「整合資訊技術」與「創新管理」之能力,以培育理論與實務兼具之數位應用管理專業人才。
3.創新設計與經營學院以「人文關懷、創新設計與知識整合」
Q12:本校如何提昇學生的品格教育?
1.品德教育綿延成長
本校為推動全人教育,每學期除持續推動生命、性別平等、法治、春暉及交通安全等生活教育外,並積極舉辦各式創新、多元之品德教育活動,吸引同學共同參與,於103至112年度連續10年榮獲教育部「學生公
民實踐與品德教育」專案計畫補助,並長期推動「做好事、說好話、存好心」三好校園理念,協助學生自活動中體認品德之價值及重要性,更積極推廣學生品德教育核心價值,培養學生品德教育之生活態度。
2.社會關懷點滴聚愛
為落實社會關懷知能,本校推動全校學生服務學習課程制度,學生於「做中學」的服務過程,運用並增進其專業素養,學習尊重生命、文化及環境的差異與獨特性,並藉由學生社團服務紮根社區、志工服務深耕
海內外等全方位品格教育模式,形塑優質品德校園文化,以多面向全方位方式推動學生品格教育。
3.友善校園安心就學
經過多年於校園品德教育之耕耘,本校於108、109年度榮獲教育部北二區友善校園學校之殊榮。
Q13:本校課程如何設計與規劃?
1.召開各級課程委員會議:遴聘系上教師代表、校外專家及業界專家代表擔任委員,每學期定期召開會議,進行學期課程規劃、師資調配、課程發展等相關議題審議,依產業界需求與業界、學者、校友等校外代表之建議,檢討改進課程,以期課程之開設更加完整,更為務實,且更容易與業界接軌。
2.持續調整核心能力指標:綜合學生表現、課程委員會業界專家、學者專家、學生代表及校友之建議及雇主滿意度問卷調查結果,持續修正核心能力指標並進而調整課程規劃及教師教學策略。
3.檢核院/系/所/中心本位課程:各教學單位規劃本位課程並於期末將該本位課程送交校外專家委員審查,其評鑑結果將作為次學年課程規劃之重要參考依據,評鑑結果不佳者則須送交改善計畫,並進行追蹤考核。
Q14:本校如何強化學生未來的就業能力?
1.資源e化:建置及完善「學生專屬e化職涯系統」,即時傳遞各項職涯活動資訊、線上職涯講座、線上履歷健診資源,提供工讀、實習、全職等就業資訊,鏈結畢業流向調查功能,擴大職涯資訊數位宣傳管道,積
極形塑創新智慧化的學生職涯服務。
2.跨界資源:善用政府資源,挹注就業服務,爭取各項公部門資源以及專案補助計畫,辦理職涯就業準備及就業促進之活動。
3.職涯探索:引領學生即早探索自我興趣、能力、價值觀,探索最適合發展的職涯方向與職業適性,協助學生體認自我和職涯的關聯性。
4.就業接軌:辦理就業準備系列(產業趨勢講座、履歷撰寫技巧、面技技巧、履歷健診)活動,以協助學生儲備就業能量,透過求職前準備到認識企業,積極邀請企業提供工讀、實習、全職等職缺,並深化與企業
的連結及合作,辦理企業媒合說明會、實習說明會、企業參訪等增加就業媒合機會。
Q15:本校通識教育特色?
本校通識教育中心理念旨在以「公能弘毅」校訓為精神總指標,以學校二大培育目標「專業素養、品格素養」為指導原則,使學生明瞭人類過去之精神文明,掌握當前社會之脈動,並有未來前瞻性之視野。課程涵蓋文學、哲學、歷史、社會、藝術、科學等面向,冀能提升學生對自我的認識,並在專業能力外,具備寬廣的知識背景,以發揮其專業智能,使學生畢業後能準確掌握社會發展動向,成為新世紀之商業人才。
本校通識教育,衡量各系科的專業教育特色,提供各系科學生在修習其專業課程及發展未來專業技能時,所應融入的各種通識知識,即是在專業教育的養成過程中,學習體認「人」的核心價值,進而將人文素養、社會關懷與國際多元文化融入專業知識,塑造新世紀商業人才典範。本校通識教育之推行,即透過通識教學之發展與課程之設計,以達成「塑造博雅的涵養與恢弘的人生觀」、「提升人文藝術的素養」、「開拓多元宏觀的視野」、「加強創意與邏輯思維」、「增進社會人際的關懷」,以及「培養本土化與全球化能力」等目標,促進學校之發展與人才之培育。另外,為了給予本校學生倫理及班級經營之理念,通識中心定期辦理大學入門講座外,也將品格教育相關講座納入規劃範疇,以完成大學全人教育之發展。

Q16:本校體育教育特色?
行政支援方面
Q17:本校臺北及桃園校園環境特色?
1.本校臺北校區位於臺北市中正區,地處精華,鄰近臺北火車站、善導寺捷運站,周邊有多線公車,交通便利。現有校地1.9955公頃,校舍8棟,設立財經、管理2學院,為小而美之都會型校區。學校附近商業活動繁榮,提供學生多元的學習環境與機會。近年為回應學生賃居問題,已承租位於新北市中和南勢角圓通雅筑宿舍,嘉惠遠道學子使其安心就學。
2.桃園校區位於桃園市平鎮區,為融合地方特色的自給自足型校區。佔地7.72公頃,校舍3棟(公能樓、弘毅樓、北商學舍),設立創新設計與經營學院(原創新經營學院)。自103年成立以來,學校積極營造友善無障礙校園,完成心型水池景觀欄杆之安全圍籬護欄及校園自動化停車管理系統等工程,持續強化各項安全設施,美化校園環境,並設置多項公共藝術,作品包括捕追美夢、飛耀百年、醞、視野及設計思路等,為該校園一大特色。
Q18:本校桃園校區風雨球場、操場及運動場何時興建,對桃園校區師生有哪些助益?
本校桃園校區風雨球場自107年7月2日開工,至108年10月取得使用執照後啟用,為一結合籃球場、排球場、網球場、躲避球場等多功能用途的場地,場地設施完善,具有風雨的遮蔽效果,且設有LED夜間照明;操場及運動場原為紅土跑道,自整建後,跑道材質更新為「合成橡膠」及改善排水,雨後天晴即可使用。另於操場中央提供7人制足球場,以利於體育署推廣國內足球運動風氣,除供上課教學使用,於課餘時間亦提供師生及鄰近社區民眾良好的活動及休憩場所。
![]() |
![]() |
---|---|
桃園校區風雨球場 | 桃園校區風雨球場 |
![]() |
![]() |
桃園校區操場整建成果 | 桃園校區操場整建成果 |
Q19:近年來,學校在安全友善校園上,增加那些硬體設施?如何守護校園安全?
(1)增設性平友善廁所5間:106年圖書館3間(2、4、6樓),107年活動中心2間(1、2樓)
(2)增設無障礙電梯2座:活動中心電梯108年4月16日開放使用,方便行動不便者順利上下樓層參加活動。六藝樓電梯109年10月15日開放使用,有效紓解行政大樓電梯使用人潮。
(3)針對校園內外安全疑慮處所,已裝設監視及緊急求助設施。目前各公共區域及出入口設置監視器,男女廁所設置緊急求救鈴,頂樓逃生門設置警報器,皆定期進行檢測,維持設備正常運作。
(4)校園內外偏僻及陰暗處所已設置照明或感應設備。
(5)定期及不定期進行巡檢,改善硬體缺失。例如樓梯加貼止滑條、木棧道維修、水溝蓋防護網、防墜設施改善等。
(6)保全人員每日定時巡邏各棟大樓,及日間不定時巡邏校園,並隨時透過監視系統注意有無異常情形。校安人員每日依排定巡查(邏)路線及時段,針對頂樓、高樓層、校園死角、窄巷、照明不足區等危安疑慮區域重點巡查。
(7)與中正一分局簽訂「維護校園安全支援約定書」,結合警政單位共同守護校園安全。
(8)改善臺北校區青島東路一側緊急通道機車違規停車問題,並列入平時巡檢,確保出入口暢通無阻。
![]() |
![]() |
---|---|
廁所整建成果 | 廁所整建成果 |
![]() |
![]() |
冷氣設備更新 | 冷氣設備更新 |
![]() |
![]() |
教室照明燈具更新 | 教室照明燈具更新 |
![]() |
![]() |
性平友善廁所 | 廁所設備更新 |
![]() |
![]() |
六藝樓電梯 | 學生活動中心電梯 |
2.在教學設備方面,協助各教學單位採購資訊、專業等軟硬體設備,逾10萬以上之工程、財物及勞務採購案,採公開招標、評選或限制性招標方式,透過市場競爭或議比價程序,期能符合業務單位需求,且價格合理,逐步優化教學環境及設備,提升教師教學與學生學習成效。
3.臺北校區計有16間電腦教室、桃園校區計有7間電腦教室,提供全校師生電腦教學及實習使用,並有專人負責管理並逐年更新設備。學生可使用微軟軟體Office授權及其他教學軟體。數據網路線路方面,臺北校區有四路共1.9G、桃園校區有四路共1.4G,提供師生教學與研究之用,未來依使用量逐漸調整頻寬。目前已建置兩校區遠距教學系統及會議視訊系統,便利兩校師生教學及會議研討。
4.財經學院執行高教深耕計畫、優化技職校院實作環境等計畫,除提升並豐富原有教學空間外,另打造數位防制洗錢實驗室、企業經營模擬實驗室、數位治理實驗室、智慧金融互動實驗室、智能投資實驗室及金融大數據實驗室。鼓勵教師創新教學模式,以數位化、多元化及國際化等面向進行教學與研究,期能培育契合產業發展與升級所需之商業人才。
5.管理學院執行國立技專校院校務發展特色躍升計畫、優化技職校院實作環境-智慧零售類產業環境人才培育計畫等多項計畫,將培育「國內實務型智慧零售創新管理人才」,包括:智慧商店管理人才、行動商務人才、智慧物流人才及大數據決策分析人才等,並建置「全國大專院校最齊全的智慧零售環境培育基地」,成立「商業智慧研究中心」,整合智慧零售跨專長領域人才,促進國內零售產業朝智慧科技應用升級。
6.創新設計與經營學院為打造多元學習環境,
Q20:本校職員的升遷與薪資制度所受到的限制與改善之道為何?
依各機關職稱及官等職等員額配置準則及員額總量管制政策,組成職員甄審委員會,審議陞遷法制及人員甄審(選)等事項。此外,對內建立職務輪調機制,對外透過教育部甄補評核作業系統,尊重個人生涯規劃,提供遷調媒合,以建置完善之陞遷制度。茲就待遇管理言,固定薪是維持公務人員基本生活所寄,變動薪則為引導員工產生組織行為,為激勵員工提昇工作績效及個人附加價值的誘因措施,本校訂有績優職員獎勵制度,經獲選為本校績優職員者,即頒給工作酬勞,係按員工績效決定之變動薪型態,改善薪資待遇。
Q21:本校教師的升等與薪資制度所受到的限制與改善之道為何?
本校新進教師限期升等暨配套措施辦法,依職級雖訂有8至10年不等之限期升等年限,惟仍有至多可延長6年升等期限之配套措施,又現行多元升等制度,教師可依其學術專業領域、教學實務研究或成果,彈性選擇以專門著作、作品、成就證明或技術報告辦理送審,爰教師升等,依個人職涯發展進行多元自主之選擇而未受限制。茲就待遇管理言,固定薪薪給著重年資,非固定薪著重於員工的績效與貢獻。本校為鼓勵教師從事學術研究、參與學術相關活動及執行產學合作,特訂定本校「校務發展特色躍升計畫教師研究、產學、專利獎勵實施要點」、「延攬及留住大專校院特殊優秀人才彈性薪資支應原則」、「教師執行產學合作獎勵要點」,據以核發獎勵金,改善教師薪資待遇。
Q22:本校教師的獎勵制度?
1.訂立優良教師獎勵措施
本校訂有「優良教師遴選與奬勵實施要點」,以鼓勵教師熱心教學、研究、輔導學生學業與生活、專業倫理及產學合作等,作為全校表率,並有助於追求技職教育卓越化及提昇教師榮譽。
2.訂立教師教學獎勵措施
本校訂有「專任教師創新教學獎勵辦法」、「教學獎遴選與獎勵辦法」,以鼓勵本校專任教師融入特色創新教學,運用各種創意且有價值的教學策略,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動機,達成教學目標,並有助於提升學生創造力與教師教學品質。
3.獎勵與補助數位教學
本校訂有「數位教學課程實施辦法」(1.5倍鐘點加計補助)及「優良數位教材製作獎勵辦法」,設置「數位學習推動委員會」審查數位學習課程及優良數位課程、優良數位教材製作獎勵申請,鼓勵教師推動數位教學、發展數位教材。
4.促進研究與改善教材製作
為增加學生學習意願與效果,朝向數位化發展;且為培養學生產業實務技能,落實強化實務經驗融入教學之目標,辦理「撰寫臺灣產業個案教材獎勵」並將成果改編為課程教材,納入教學活動實施,有效提升學生學習成效。
5.推動教師成立教師專業學習社群
鼓勵教師組成教師成長專業社群,定期商討教學相關問題、共同研究改善之道,精進本校教師教學相關技巧與能力,並定期舉辦靜態成果海報展示及成果發表會。
6.獎勵特殊優秀教師研究發表
訂定「辦理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補助大專校院研究獎勵作業要點」、「傑出創作獎勵辦法」、「特殊優秀人才彈性薪資作業要點」、「教師研究獎(補)助實施要點」、「校內專題研究計畫補助要點」、「論文編修補助要點」、「教師研究領航制度實施要點」及「教師申請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諮詢輔導補助要點」等相關法規,建立獎勵補助機制,提供教師學術研究、教學研究環境,以增加教師研究創作能量,提升研究發表數量與品質。
7.訂定教學實踐研究計畫補助要點
鼓勵教師從事教學相關研究並踴躍提報教育部「大專校院教學實踐研究計畫」,並辦理教學實踐研究相關分享交流會及研習活動,促進教師間的對談,積極交流計畫執行及分享教學等經驗,鼓勵教師累積教學研究成果,支持教師教學專業成長。
8.產學合作、專利、技轉
「教師執行產學合作獎勵要點」激勵教師承接產學合作計畫;「補助教師傑出專利作業要點」鼓勵教師將優秀研發成果專利化;「研發成果與技術移轉管理辦法」規範本校研發成果授權之收益,至少分配百分之八十予發明(創作)人;「師生參加教育部實務專題製作競賽獎勵要點」,鼓勵本校教師、學生積極參與教育部實專題製作競賽爭取榮譽;「補助教師執行產學合作作業要點(草案)」,扶助教師產學開辦及促進產學合作成效精進;「補助教師研發成果專利畫及推廣作業要點(草案)」,支持教師研發成果智財化、推廣及技術授權移轉與商品化,並將相關概念融入課程教學。
9.鼓勵教師以外語教學方式開授課程
為促進本校教育與學習國際化,培養學生具國際觀及提昇外語能力,並鼓勵外國學生至本校就讀,本校訂定「教師全外語教學課程實施辦法」,教師授課鐘點以2倍計算,以鼓勵教師開設全外語授課。
Q23:為促使學校順利運作,校方如何在經費上開源節流,以利校務發展?
1.開源方面
辦理資產活化,已適時檢討修訂場地提供使用收費標準,積極活化本校經管之國有公用財產,包括教室、會議室、停車場、體育館等場地,藉由短期計次、計期及地利優勢,提升活化收益。例如利用寒暑假期間,提供場地辦理考試、夏令營、冬令營、體育等活動,及學生餐廳委外經營,另與借用單位建立長期合作關係,以期每年場地收入穩定成長,充裕校務基金。
2.節流方面
Q24:為提升及改善行政人員的服務品質,學校作了哪些努力?
為有效提升本校行政人員服務品質及行政效能,並支援校務整體運作與發展,特訂定「行政服務品質評鑑實施計畫」,以瞭解教職員對行政單位服務績效滿意度及建議事項,進而改善行政服務品質。實施對象包括秘書室、教務處、學務處、總務處、研究發展處、國際事務處、教學發展中心、圖書館、體育室、資訊與網路中心、軍訓室、人事室、主計處等共計13個行政單位。評量項目為行政環境、服務態度、電話禮儀、專業素質、行政效率及業務電腦化。
Q25:學校如何協助新生快速瞭解學校行政單位的功能,以利其利用?
1.建構新生校園導覽資訊
藉由每學年舉辦新生始業式介紹各行政單位主責業務及角色功能,並協助學生會製作新生手冊提供行政單位業務導覽,此外經由每學期舉辦班級幹部座談會等方式,加強學生對行政單位業務認識。
2.建立師生溝通平台
重視學生於校園中各式意見,並培養學生法治及民主精神,每學期於兩校區辦理與校長有約座談會,全校行政一級主管全程參與,會議中與同學面對面探討校園關切事務,積極處理學生問題,並協助學生瞭解學
校各行政單位的功能。
Q26:學校如何協助新生適應大學生活?
1.完備心理照顧網絡
落實心理衛生三級預防,每學年辦理新生心理健康量表檢測,藉以瞭解學生心理健康狀況,並透過專題演講、團體工作坊、班級輔導等方式宣導尊重生命、性別平等、生涯探索等教育理念,此外落實導師制度以
建構輔導夥伴校園網絡。
2.完善健康照護機制
建置結合衛生、醫療與營養的專業完整編制,建構完善的健康服務和環境,以達健康服務、健康教育及健康環境之全面照護。
3.啟發多元精采校園生活
鼓勵學生參與社團活動,以探索自我、拓展人際關係及參與社會,藉由活動過程與人際互動中,建立自主運作能力與正確人生觀,並獲得開拓人際網絡、學習溝通協調、建立團隊合作等正向經驗。
4.營造友善互助校園
藉由品德教育、服務學習、志願服務、社區關懷的教育及輔導過程,形塑友善及互助之校園文化,以協助新生適應大學生活。
Q27:學校如何協助弱勢學生安心就學?
學校每年分別於9月至12月、3月至5月辦理職涯季及就業季等主題規劃系列活動,提供應屆畢業生從探索自我(產業趨勢及職涯講座、校友座談、企業參訪及職場軟實力等活動及課程)至就業媒合(履歷健診、面試技巧講座、職場勞動權益講座、企業說明會及媒合活動等)連貫式服務,協助應屆畢業生順利接軌職場。。
Q29:學校圖書館特色?
Q30:本校創校歷史悠久,歷年所培育之學生畢業後在各領域亟具貢獻、人才濟濟,其傑出校友輩出,堪稱後進之學弟妹表率。
本校每年定期舉辦傑出校友選拔活動,由各校友會推薦在各行各業表現優異之校友,表揚其卓越成就及貢獻,並於當年度校慶舉行表揚大會,除表揚校友傑出表現外,更激勵在學生積極突破自我,成為各領域之
砥柱。
本校歷年傑出校友:https://sec.ntub.edu.tw/p/412-1003-1885.php?Lang=zh-tw